读《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
克服的前提是察觉(写作练习)
过于执着于完成数字目标是一种完美主义
今年年初,我写下了全年参加 100 次剑道稽古的目标,上周日我参加了今年的第 80 次稽古。
当初定下这个目标的时候,我以为只要保持本来一周两次的稽古频率就会完成得很轻松。 但是在夏天最热的时候,为了在完成全马训练的同时不给身体增加太大负担,我稍微降低了稽古的频率。 9 月份的时候又因为再次感染新冠,连续两周都没能去道场。 12 月下旬又要回国,种种情况导致完成这个目标的难度大大增加。 如果我在回国之前,每一次能参加的稽古都不缺席就可以完成这个目标,但这完全没有考虑各种我无法完全掌控的因素。
导致我缺席稽古的各种完美主义
借此机会,我细数了一下之前没能去打剑的原因,发现每次都或多或少受到完美主义的影响:
- 下雨天骑车不安全,坐地铁就晚太多了就没去——因为时间短于预期,感觉练习效果不会理想而不去做的完美主义
- 腿部稍稍有点不适,怕去了之后被说状态不好就没去——过于在意他人眼光,怕表现得不够好而不去做的完美主义
- 在体大的时候,因为自己水平太低而怕影响部员训练而多次放弃练习机会——把自己与不切实际的标准进行对比的完美主义 很多时候并不是我能力不足,我需要的只是降低对自己的苛刻要求。 我发现,「克服完美主义」正是完成可以称之为完美主义象征的数字目标的关键。
我做过的以及想做的「不完美」实践
很多时候只是一点点思维转变:
- 时刻铭记哪怕是不到一个小时的稽古,也必定比不去要好
- 拿自己和别人对比的时候,先想想其他人的起点在哪里
- 只要挥剑了就是胜利,所以即便没能去参加稽古,我也可以在阳台自主练习并记作 1 次
数字达标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可以提高我积极性的符号,更多的是象征意义。
部分摘抄
完美主义的本质与危害
- 我们如果想批判完美主义,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 过高期待
- 纠结不放(希尔)
- 认同需求(希尔)
- 过失担忧(弗罗斯特)
- 行动顾虑(弗罗斯特)
- 导致完美主义产生的四个根源:
- 缺乏安全感
你如果对什么事情缺乏安全感,就想想这世上与你有同样问题的人那么多,他们中很多都活得非常自信、幸福。这样一来,你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感到安慰。- 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在网络词典上的定义为:由于当事人在某一领域确实或主观认为存在缺陷,其错误地断定自己一无是处的心理,有时会以具攻击性的举动为补偿。有自卑情结的人通常会有两种反应——他们要么会努力表现得超乎常人(有人名副其实,有人做做样子),要么选择自我封闭。想获得真正的安全感,你需要了解并接受真正的自己。如果你能接受自己,包括自己的缺点,即便遭遇最为严厉的批评,你也有力量捍卫自己。自卑情结源于不公正的评价标准和对人性的不正确认识,正是这种心理导致你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 对现状的不满
不是所有完美主义者都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那些对现状不满的人确实更容易成为完美主义者。这虽然与我们的直觉相悖,却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你对当下的生活不满,就很容易假装或坚称它很好。不满现状的人最容易营造出一副满足的假象。- 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
学校教育我们,只要付出最大程度的努力,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人生告诉我们,最大程度的努力只是让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可能而已。
完美主义的「好处」:
完美主义者喜欢远离恐惧的事物时获得的所谓安全感,这种完全不用付出努力追求卓越的心态也就成了人们成为完美主义者最主要的原因。
- 关于强大的错觉:对强大的渴望和对无能的担心。 我们之所以抱着完美主义不放,不是因为失败的成本增加了,而是因为回报的重要性提升了。
- 对失败的两点思考:失败的直接影响;失败的意义及其象征。 如果你能承受某种不幸,并因此而变得强大,那你就不需要所谓的「保护」。没有了保护,你会变得更加优秀。
- 神秘感 如果你永远不做尝试,你就永远无法证明在某些方面你远远未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完美主义带来的神秘感让你可以永远活在完美的幻想中,不用接受考验,也不用被拒绝。然而稍微用一下逻辑,你就会知道人无完人,所以,完美主义不会带给我们任何神秘感,带来的只会是假象和幻想。
如果说完美主义是一座冰山,海面上露出的那个尖顶就是对完美的渴望,而海面下那占据了冰山90%的主体则是对失败的恐惧。
完美主义者和拖延症患者都爱看电视,因为看电视不会出错。
毫无作为似乎更能证明你的巨大潜力……然而事实上,毫无作为只会埋没你的潜力。
追求数量的完美主义思维比追求品质或情境的更具杀伤力,因为人们普遍对其接受度很高,所以往往对其视而不见——毕竟,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可观的成就。
完美主义者无法接受微小的价值或进步;他们只看重宏大、顺利、完美的成功。
我们都想有更好的表现,不愿发挥失常,为此,完美主义者修炼出了一种「自我设限」(self-handicapping)的技能,一边否认失败的意义,一边又在展望成功的可能。这听上去不错,但自我设限会让你付出代价。
完美主义是驱策还是束缚了你: 受到过分驱策的完美主义者永远不知满足。受到束缚的完美主义者,指的是那些被失败的恐惧禁锢,人生因此受到局限的人。受到过分驱策的人面对的最大难题是过高期待和纠结不放,而令受到束缚的人最为困扰的是过失担忧和行动顾虑。
不完美主义的优势
身为一个不完美主义者的首要好处是,你可以在更多的场合获得行动力,受到的压力更小,取得的成果更大。一个人越是勇敢、自信、轻松,就越容易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
不太追求完美主义的人会经常练习写作(阻止人们动笔写作的唯一原因并非缺乏想法,而是完美主义),因此练就了更强的写作能力。
比起把事情做好,不完美主义认为重要的是先把事情做完。人们常有一个错误想法:只有目标完美了,结果才能更接近完美。但事实正好相反:比起完美主义心态,只有你接受不完美,结果才能更接近完美。
一个下周开始的完美的计划,不如一个即刻开始的不错的计划。
与完美主义者相比,不完美主义者不会特别关注自身的缺点。
- 要想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你需要经历好几个步骤,而且每个阶段都有可能再次被完美主义乘虚而入。以下是成功转变为不完美主义者所要经历的全部阶段。
- 不完美的思维
- 不完美的决定
- 不完美的行动
- 不完美的改变
- 不完美的成功
行动与过程的重要性
取得结果的唯一方式就是完成相应的过程。一旦看淡了结果,过程本身便容易了许多。
运动也好,人生也罢,最好的结果都来自训练。如果训练让你的某种技能达到了本能(即潜意识)的水平,那你的意识就可以得到放松,而这种放松状态要比紧绷状态更加高效而有用,因为这时你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请不要忘记:通过采取行动来改变思维和情绪要比通过改变思维和情绪来改变行动容易得多
接受现实与自我
所谓接受现实,意味着你要忍受全部痛苦。如果事态严重,必然会造成伤害。但你只要接受了现实,就给了自己一条可以继续前行的生路。你要接受人性存在弱点的事实,这一点至关重要,你可以犯错误——哪怕是可怕的错误——因为你就是个普通人。
我们完全可以用「本可以」的表达替代「本应该」,因为「可以」只是只出一种可能性。「应该」总是有一种确定和必须的感觉,而「可以」则代表着开放和自由。
太多时候,我们都以为犯错就自动意味着失败,但事实上,犯错只是让我们陷入了一种会导致失败的心理心态。
人的一生始终都在追求两样东西——舒适度和成长度。若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长,你就必须面对不断增加的风险、不确定性甚至不适感。除此之外别无他法。